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经过本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部分相关知识,能够利用随机变量表示事件并根据其分布计算概率,理解统计量、分位点以及无偏估计的概念,能够进行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但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立德树人: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融入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廉政教育和爱国教育等思想政治元素,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技能的深化,同时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内涵,诠释知识背后的价值趋向和人文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爱国教育有机结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假设检验的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女士品茶故事分析,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假设检验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关于新菜单与营业额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检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知识的意识,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女士品茶故事中,通过介绍国内外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假设检验的思想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避免思想上偏执一端;利用假设检验在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尝试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会把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开放式作业了解中外科学家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了解学科前沿,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P值法和临界值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P值法和临界值法的区别与联系。 4、教学方法与工具 课前:发布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提前观看幕课视频、课程PPT以及本节的讨论主题。 课中:围绕假设检验的思想与方法,点评线上学生的讨论情况。采用启发式讲解、传统板书、现代多媒体软件等方式,分析、推导、演绎、讲解,引导学生掌握P值法和临界值法一般步骤,深入理解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注重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爱国教育有机结合。 课后:在微助教中进行在线测验,及时巩固知识;布置开放式作业,让学生课后查资料,整理假设检验的应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 5、教学安排
6、教学思想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利用各种资源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慕课、微信课程群和微助教等多种网络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和全过程的学习。拓展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延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静止的内容动态化,抽象思维直观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女士品茶、新菜单与营业额等实例,让学生知道统计知识能从实际问题中来,也能走入实际问题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知识点结构的设计方面,对教材做了调整。先通过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导出P值法,再通过数形结合由P值法导出临界值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加深了学生对两种方法的认识,打破了传统教材讲授时的认知割裂,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爱国教育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精心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利用概率统计知识揭示其深刻的内隐本质,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技能的深化和固化,同时还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内涵,诠释知识背后的价值趋向和人文精神,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