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根据工作计划,现组织评选202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通知如下:一、评选要求:1.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是在各学院推荐的优秀论文范围内进行遴选,学院推荐比例为本学院本届本科毕业生的2%。学校将对推荐论文进行检验(检验版本为系统内提交的终版论文),验证重复率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纸质版论文是否与系统内一致。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不得超过10%,纸质论文与系统内不一致或查重不合格者将取...[详细]
各学院、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教学工作计划,现开展2023届本科生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审查工作,有关要求如下:一、毕业资格审查专业毕业资格审查时,要判断学生获得总学分数和课程体系学分完成度两个指标。对于主修专业,当获得总学分数大于等于160且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完成度达到100%时,学生获得该专业毕业资格。对于辅修专业,当学生完成辅修方案培养计划要求,获得该专业毕业资格。执行往年培养方案的学生,按相应培...[详细]
各开课单位、相关学生:为解决学生因休学、转专业、重修、补选等造成已修读课程(已有成绩)与培养方案内课程不一致情况,保证学习期间的选课、学业预警及毕业资格审查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经学校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启用综合教务系统课程替代申请功能。现将相关工作注意事项提示如下,请相关单位和学生周知。一、替代流程学生进入学校综合教务系统(zhjw.qfnu.edu.cn)后点击学籍成绩->我的成绩->课程替代申请进行课程替代申请,...[详细]
各有关单位:2022-2023-1学期本科教学工作量继续通过教务系统核对,请各单位仔细阅读通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核对、补充,具体要求如下:一、计算公式说明1.授课工作量计算公式:工作量=上课周数*持续节次*min(1.5,max(课程性质系数,课程性质系数+(选课人数-标准班人数)*调整系数))*授课方式系数*双语课系数。2.实践工作量计算公式:工作量=指导学生数(天数/项目数)*实践环节类型系数。标准班人数、课程性质系数、调整系数、实...[详细]
为推动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质量,推动一流课程的培育和建设,提高课程类项目建设申报和教学类竞赛的竞争力,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培训及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23年5月16日(周二)下午14:30-17:30二、会议流程:(一)专家分享14:30-16:30介绍一流课程建设思路、建设路径;探讨混合式课程建设与申报的切入点、关键点、整体建设方案、具体实施措施、建设成效;分享...[详细]
各学院:根据工作计划安排,现决定于第14周安排部分已结课公共课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工作严格按照《曲阜师范大学本科考试工作条例(试行)》和《曲阜师范大学学生考试违规认定与处理办法》的规定开展,具体安排如下一、考试科目与时间二、考试地点请登录综合教务系统“考试安排查询”页面查询具体考试地点和座号(教务系统登录及密码找回方式:https://jwc.qfnu.edu.cn/info/1103/2292.htm)。三、考生资格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详细]
各单位:根据《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举办2023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通知》,我校决定组织师生参加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与宗旨2023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以“书香新时代,‘典’亮新征程”为主题。大赛以诠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为目标,旨在提升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激发其对...[详细]
各单位: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秋季学期通识选修课(简称通选课)和研讨课(Seminar)的申报工作现已启动,请各单位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具体要求如下:一、申报要求(一)通选课1. 通选课应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师生交流互动;以影视欣赏、组队训练等为内容的课程不得开设。申请人须在拟开设的课程领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该类课程由教师根据个人教学情况自由申报。...[详细]
特别说明:本次举办的比赛仅指在曲阜校区进行的甲组。乙组比赛另外单独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望周知。1.比赛时间:2023年5月5日。上午8:00开始比赛,下午2:00开始比赛。2.比赛地点:智慧教室(老文史楼)3.比赛分组:文科组、理科组、一专多能组:(1)文科组: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2)理科组: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详细]
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论述,推动广大高校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根据教育厅通知要求,决定开展本科生读书状况专项调研,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调查目的全面把握大学生读书状况,了解大学生阅读的特点、习惯和阅读态度及其变化趋势,帮助高等学校实施好“书香激扬青春”读书行动,不断完善大学生阅读指导和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详细]